28日,闽宁协作第二十七次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
自1996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联席会议每年在福州与银川轮流召开。通过联席会议,两省区及时总结交流帮扶经验,研究解决帮扶重大问题,协商制定帮扶举措,确保对口扶贫协作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成效。
2021年在福州召开的闽宁协作第二十五次联席会议提出,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谋划和对接落实闽宁协作新内容,推动两省区协作事业迈上新征程、再上新台阶。
过去两年里,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站在新的起点,福建与宁夏,这对从脱贫攻坚阶段携手走来的老朋友,依然坚定地站在一起,不断拓展协作深度,创新协作方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舞台上奋力谱写闽宁协作新篇章,打造闽宁协作“升级版”。
振兴路上,我们继续携手与共
闽宁协作,转动了陈满库命运的齿轮。
陈满库出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宠庄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3岁就跟着父亲四处讨生活。2018年,村里传来福建企业招工的消息。待业在家的他当即报名,与100多名老乡一同来到2000多公里之外的福州。在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这个“90后”小伙儿从贴胶作业员干起,一路成长为班组长。几年间,陈满库一家实现了脱贫摘帽,曾经为生计发愁的他也“逆袭”成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与他一同摆脱贫困的,还有80.3万宁夏乡亲。
修公路、打井窖、改造危房危窑、联办医院、援建学校、产业协作、劳务输出……1996年闽宁携手以来,福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4.82亿元,极大改善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2020年,宁夏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山海情缘没有断点。翻过脱贫攻坚的崇山,如何迈向乡村振兴的远大图景?这是新时代闽宁协作面临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福建依然坚定地与宁夏站在一起,以福建所能,满足宁夏所需。
“我们围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一重点任务,在过渡期内加大力度帮助宁夏脱贫县、脱贫村和脱贫户加快发展,进一步充实结对帮扶力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对口协作处有关负责人说,2021年,福建调整优化县县结对,安排综合实力较强的10个县(市、区)与宁夏9个县(区)及闽宁镇开展结对帮扶。今年,福建安排财政援宁资金6.25亿元,向宁夏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实施有利于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278个,帮助宁夏劳动力来闽就业3799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7729人,助力销售宁夏特色农产品17.6987亿元。
同时,福建把乡村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嫁接推广到宁夏。
去年,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落地厦门。通过这个绿色平台,“西碳”可以“东卖”。今年8月10日,该平台完成首批“闽宁协作”农业碳汇交易。固原市泾源县新民乡通过平台,卖出了部分高标准农田产生的19790.6吨碳减排量,在“卖空气”中拓展了增收渠道。
“我们以建设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为抓手,嫁接我省乡村振兴积分制、乡建乡创等有效做法,推进闽宁镇示范创建,深化产业园区共建、联动招商机制,聚力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样板。”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对口协作处有关负责人说。
产业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这几天,宁夏盐池县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内,电商主播袁泮旭中正忙着为“双十一”备货。
袁泮旭说,去年8月,他乘着闽宁电商合作的东风,入驻狮城宁好基地。在这里,电商创业者们不仅可以拿到真金白银的补贴,还能享受一站式服务。“除了卖货,我什么心都不用操,免费直播间、客服物流等配套服务一应俱全。”
近年来,盐池县抢抓机遇,将电子商务产业确定为县级十大重点产业之一。闽宁协作,为当地电商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我们充分发挥石狮电商资源优势,搭建闽宁两地特色产品交流销售平台。”狮城宁好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施志雄说,基地致力于打造“培训+电商+直播+金融+供应链+仓储物流+文化创意+创客驿站”多位一体的电商产业发展布局。如今,盐池滩羊肉、小杂粮、荞麦、胡麻等本土好物,插上电商翅膀,飞向广阔的市场。
产业协作,是闽宁协作的重头戏。以菌草产业为起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风力发电、食品加工等特色重点产业,从东南之滨转移向西北内陆,让曾经在贫困线上徘徊的群众,在产业链上的不同节点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今,两省区正持续深化产业合作,不断拓展区域协作的广度与深度。
贺兰山下,宁夏永宁县闽宁镇镇区南侧的戈壁滩上,一座现代化产业园——闽宁产业园拔地而起。从今年4月破土动工,到8月一期项目16栋通用厂房主体结构封顶,仅仅用了4个月。这是闽宁在双向奔赴中跑出的“加速度”。
为改变闽宁镇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短缺局面,两省区采取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与银川市永宁县“三方共建”模式,总投资15亿元建设该产业园。未来,园区将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大力吸引闽商前来投资兴业。
福建与宁夏,禀赋不同,各有所长。通过闽宁协作,两省区不同产业深度互动,优势互补,迸发出山与海的合力。
一朵“闽宁云”,搭建起跨越山海的数字桥梁。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重点项目,“闽宁云”通过全光网传输底座,建设了宁夏至福建的大带宽、低时延链路,将面向福建医疗、教育、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客户,提供专属定制的算力保障服务。
福建与宁夏,一个是海滨之州,一个是沙漠之地,文化旅游资源差异大、互补性强。近年来,两省区拓展“福建企业+宁夏资源”“福建市场+宁夏品牌”等合作模式,开展“八闽亲人宁夏游”活动,携手打造“山海情”文旅品牌。
多元参与,汇聚强大社会合力
“在宁夏的两年时间,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收获将伴随一生。”
“今后无论走得多远,都会继续当好闽宁协作的联络员和服务员。”
“挂职期满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继续投身闽宁协作的新起点、新常态。”
……
9月9日,福建省援宁挂职干部座谈会在银川召开。挂职期满的第12批援宁干部代表,在会上分享援宁心得,共叙闽宁情缘,同时也将接力棒传给第13批援宁干部。
27年来,福建以两年为轮换周期,先后选派13批229名援宁挂职干部。在接力传承中,他们深入实际,寻求精准脱贫与全面振兴的接入点,为宁夏带去了发展经验、理念、人才、技术和资源。
在他们的带动下,科技人员、援宁医生、援宁教师、闽商、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而来,会聚六盘山下,通过科技帮扶、支医支教、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困难群众、文化交流、投资置业等方式,汇聚闽宁协作的强大社会合力。
1997年4月在宁夏召开的第二次联席会议上,11名闽籍企业家受邀参加座谈。从此,“爱拼才会赢”的闽商,成为援宁群体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近年来,福建实施“百家闽商塞上行”行动,引导更多闽籍企业入驻宁夏创业发展。今年以来,便有74家闽籍企业入驻宁夏,实际到资额23.64亿元,实施产业项目85个,吸纳宁夏农村劳动力就业3271人。目前,共有15万多名闽籍人员在宁夏从业生活。这些“新宁夏人”,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组团式”帮扶、“师带徒”机制,来自福建各个领域的专家,不断填补专业和学科空白,为宁夏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专业技术团队。
去年,来自泉州、厦门、莆田的5家医疗机构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成5支“组团式”援宁医疗队,分赴宁夏5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帮助每个重点县建好1所县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建设和新医疗技术实践,为当地百姓带去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不久前,在福建“组团式”援宁医疗队成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达文的指导下,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应用支气管镜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了该院首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填补了该病诊断的空白。
贺兰山高,闽江水长。走过27年,闽宁协作正不断扩大“同心圆”,在山海激扬中谱写新篇章。(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