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冬候鸟来厦过“寒假”-新华网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冬候鸟来厦过“寒假”

2023-12-06 10:13:26 来源: 厦门日报
字体:

  东方白鹳

  短耳鸮

  棉凫

  黑颈䴙䴘

  近期,随着冷空气南下,包括东方白鹳、短耳鸮、黑脸琵鹭、白琵鹭等一批冬候鸟陆续抵达厦门,在马銮湾、狐尾山等地开启了它们的越冬生活。

  此外,在翔安西滨村海域,红胸秋沙鸭和黑颈䴙䴘(pì tī)等冬候鸟已抵达。

  马銮湾

  厦门多年未见的东方白鹳

  水边踏浪排排站

  “多年未在厦门看见它们了!”日前,在马銮湾拍摄到东方白鹳的观鸟爱好者感叹。照片中,三只身高1米多的东方白鹳依次站立,黑白相间的羽毛与碧蓝的水相映,构成了一幅鸟儿“踏浪”的美景图。

  据介绍,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较为稀少,已被列为世界自然联盟红色物种名录濒危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今年可以称得上是观测东方白鹳的‘大年’,广东、福建等地都有记录。”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介绍。

  猫头鹰空中翱翔

  白琵鹭数量增加

  上周末,还有鸟类爱好者在马銮湾上空捕捉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耳鸮展翅翱翔的身影,它们也是来厦过冬的。

  短耳鸮俗称“猫头鹰”,因为它的正脸形似猫且呆萌,有时会发出一连串低沉的“gu gu gu gu”声。它们夜视能力突出,白天,它们躲在树叶或草丛中睡觉,黄昏和夜晚才外出觅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白额雁,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豆雁等也抵达了马銮湾。“往年,我们在马銮湾观测到的白琵鹭只有个位数,今年达到了十多只。”陈浩说。 

  集美敬贤公园

  中国最小的鸭子大方现身

  近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棉凫现身集美敬贤公园。相较往年观测情况来说,它也是厦门冬候鸟中的“稀客”。

  资料显示,棉凫的成鸟体长约30厘米,体重接近200克,也就是4个中等大小的鸡蛋那么重,是中国体形最小的雁鸭类。它头圆、脚短,因远远看上去像一团棉球得名“棉凫”,还有“棉花小鸭”等昵称。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介绍,棉凫生性胆小、谨慎,总是远远地躲着人。不过,此次出现在敬贤公园的小家伙却落落大方,使得许多市民有幸近距离观赏它。

  狐尾山

  鳞头树莺“萌样”动人

  同样可爱的还有出现在狐尾山的小型鸟类——鳞头树莺。它站在林间水流中,梳洗羽毛的模样被市民用影像记录下来,“萌样”动人。

  链接

  冬候鸟为啥偏爱马銮湾?

  因为这里“包吃包住”

  为什么有这么多冬候鸟,选择在马銮湾栖息?“东方白鹳吃的是鱼,短耳鸮则以鼠类为食,多种鸟类来此栖息,说明这儿的食物多、环境好,是一片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湿地,对候鸟‘环境友好’。”厦门市观鸟协会专家分析,说得有趣点儿,就是冬候鸟用翅膀,为鹭岛生态环境投下了“点赞票”。

  进入12月,厦门迎来了观赏冬候鸟的季节。厦门市观鸟协会提醒市民:观赏鸟儿的同时要注意安全。若是在滩涂上观鸟,切记不要跨越安全围栏,远观即可,不要影响鸟类栖息;海边观鸟,则需关注潮水涨落,不要踏入不熟悉的环境中,避免造成安全隐患。(文/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陈浩 图/厦门市观鸟协会)

[责任编辑: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