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福州金山中学举行。该校学生结合自己在研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感,作了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创意的成果汇报。
福州金山中学高二(7)班学生江昊进行主题为“泉州非遗的起源与发展”的实践成果汇报。新华网 程立葳 摄
以“泉州非遗的起源与发展”为主题,娓娓道来多种非遗技艺的前世今生;聚焦“德化陶瓷与海上丝绸之路”,仔细梳理德化的辉煌出口史……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密码到“海丝”文化的千年印记,从茶香里的地理密码到陶瓷产业的创新突围,10个研学小组以多元视角解读国情、社情,让汇报活动精彩纷呈。
此次研学实践优秀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是福州金山中学“寻美”思政系列的重要一环。4月27日至4月30日,福州金山中学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共500人前往泉州永春、安溪、德化、洛江等地开展研学实践,让学生们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悟、成长、成熟。“四天的研学之旅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培养了他们学习以外的能力;成果汇报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新和辩证思维。”福州金山中学教师郑旺青说。
4月28日,在安溪生态茶园中,该校学生在茶农指导下采茶。新华网发(福州金山中学供图)
据介绍,今年已是金山中学高二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开展的第四年。“思政课不能只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抽象的理论说教是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将八闽大地转化为鲜活教材,让学生在触摸文化脉搏中厚植家国情怀,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具冲击力。”福州金山中学副校长李小元认为,研中学、学中研,也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程立葳 安洁)
4月28日,同学们走进安溪县藤铁工艺博物馆。新华网发(福州金山中学供图)
4月27日至4月30日,福州金山中学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前往泉州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新华网发(福州金山中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