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省立医院儿科推出“拒绝上学”门诊-新华网
"  宏娇绘图  近日,继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后,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又推出了“拒绝上学”门诊。"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省立医院儿科推出“拒绝上学”门诊

2025-05-17 10:23:55 来源: 福州晚报
字体:

  宏娇绘图

  近日,继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后,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又推出了“拒绝上学”门诊。这一门诊为何开设?它与“学习困难”门诊的诊治范围有何不同?针对“拒绝上学”的孩子,省立医院儿科有何应对妙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拒绝上学原因复杂

  可能是心理危机信号

  “在儿科临床上,拒绝上学的案例并不罕见。”省立医院“拒绝上学”门诊的陈礼彬副主任医师介绍,它具体表现为孩子不想上学,对学习颇为抵触,厌学情绪高涨,甚至无法坚持上学,在家呈现“摆烂”“躺平”的状态。

  “从本质上看,拒绝上学往往是一种受情绪障碍驱动的行为。其背后原因复杂,可能涉及情绪困扰、社交恐惧、创伤应激、学习障碍等因素,使得孩子无法踏入校门。”陈礼彬强调,“因此,拒绝上学可能是孩子存在心理危机的一种信号。若不进行早期干预,不仅会导致长期休学、学业荒废,还可能引发孩子社交退缩、自残、自伤等严重后果。”

  在此背景下,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拒绝上学”门诊应运而生。门诊的4名坐诊医生各有所长,包括:在心理疏导与诊断方面经验丰富的林志主任医师,在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诊疗方面颇有建树的方琼主任医师,主攻儿童神经、心理及发育行为疾病诊疗的陈礼彬副主任医师,以及擅长神经心理测评的陈贤娥主治医师。

  “拒绝上学”门诊设在省立医院东街院区,时间为每周日上午。进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的预约挂号平台,点击“儿科”选项,即可在子选项中找到“拒绝上学”门诊。上述4位医生每人每月在“拒绝上学”门诊坐诊一次。

  陈礼彬提醒,当孩子拒绝上学持续两周以上,体格检查又没有发现异常,或者有强烈的厌学情绪,家长就可及时带孩子到该门诊就诊。

  深挖“上学困难”根源

  助孩子解开心结

  近年来,“学习困难”门诊频频登上热搜榜。不少家长看到后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读写、算数困难,很努力成绩却上不去,可能是生病了,得治。

  顺应医学发展趋势与家长需求,目前福州至少有5家医院开设了“学习困难”相关门诊: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妇幼保健院、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学习困难”门诊主要服务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问题与认知或神经发育相关。带孩子前往就诊的家长,主诉多是“孩子成绩不好”,可能是综合成绩差,也可能是数学等单科成绩差。福州各大医院“学习困难”门诊的医生团队,专业涉及发育行为儿科(儿保科、儿童青少年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每周均安排多人多次出诊。尽管如此,热门医生的预约号仍是“一号难求”,家长常到门诊要求加号。

  而“拒绝上学”门诊,主治范畴与“学习困难”门诊有所重合但不完全相同。“拒绝上学”门诊聚焦的是,因心理或情绪问题而长期拒绝上学的儿童青少年,致力于深挖他们“上学困难”的背后根源,帮助孩子解开心结,恢复正常学习和社交能力。

  陈礼彬介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部分医院,“拒绝上学”门诊的号源通常也很紧张。这个现象,体现出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的“拒绝上学”门诊,在应对策略上,也与“学习困难”门诊一样,打出多学科协作的“组合拳”。儿童神经专科医生、发育行为专科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联合社会工作者组成专业团队,将从医学诊断、心理疏导、教育支持等多维度抽丝剥茧,剖析每个孩子拒绝上学的深层原因。除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还会手把手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通过搭建“家庭-医疗-学校”三方协作网络,助力孩子重返校园。

  12岁男孩拒绝上学

  接受治疗后重返校园

  陈礼彬介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于今年3月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拒绝上学”门诊的开设预告,并于本月10日正式开诊。首日门诊就迎来了11名小患者。

  这11个孩子,问题成因各异。有孩子因专注力差、课程进度不适应等学习障碍而不愿上学;有的因同伴孤立、家庭变故而产生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难以迈出上学的脚步;还有1名患抽动症的孩子,发病两年,近半年来因病情加剧而无法上学。

  回顾过往在儿科门诊中遇到的案例,有一个拒绝上学的12岁男孩让陈礼彬印象深刻。整整两个月,男孩每天以“头痛、恶心、肚子痛”等理由拒绝上学。父母多次带他上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

  陈礼彬仔细问诊后了解到,这名男孩的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管教以批评为主。孩子在小学时成绩都在班级前三名,到了初中成绩一般是班上十多名,为此没少被父母责备。一次数学考试,男孩考砸了,还挨了父亲的打。

  “这类孩子的头痛、腹痛等症状,不一定都是假装的。”陈礼彬说,当孩子感到心理压力巨大,就可能伴随情绪障碍出现躯体不良反应。

  最终,经过情绪障碍量表测评,男孩被诊断为“学校恐惧症,伴随躯体障碍”。随后,陈礼彬为男孩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最终,男孩用了半年时间,恢复了正常上学。(记者 朱丹华)

[责任编辑:蒋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