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武平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获悉,2025年上半年,武平县新型显示产业总产值达30.6亿元。该产业从最初的单单一家企业,发展到如今形成覆盖光学材料、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汇聚126家信息产业企业。
武平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链式反应”,是我市推动中小企业向“高”攀升、向“新”突破的生动缩影。从“制造”到“智造”,从“高碳”到“低碳”,我市以绿色制造为底色,以专精特新为画笔,勾勒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今年,我市新增3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省第四;3家“小巨人”企业成功斩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9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小巨人”,创历史新高。
创“新”力迸发
梯度培育催生产业“尖兵”
在中心城市北部新城龙州工业园区的福建科烨数控公司生产车间内,全流程现代化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该公司是一家集机械制造、自动化研发及企业数字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60余项。“我们自主研发了多个自动化数控设备提升产能,预计今年产值达3500万元。”公司总经理林强告诉记者。
企业的“创新密码”藏在精准的“梯度培育”机制里。“我市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精心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的培育链条。”市工信局中小企业科科长罗建镖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4家,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成长矩阵。
“数”转率提档
数字化改造重塑产业形态
龙净蜂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智能化流水线高速运转,全自动检测设备精准识别电池参数,数字孪生平台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智慧蜂巢”应用场景逐一展现。作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我市全力推动规上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达成改造意向。
我市计划投入1亿元数字化改造专项资金,并提供“一对一”诊断服务。“政府联合服务商推出‘数字化诊断-方案定制-实施补贴’全流程服务,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难题,加速产业向智能化、柔性化升级。”市工信局电子信息科科长刘金东介绍,目前118家入库服务商已为500余家企业“把脉问诊”,推出350个“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
含“绿”量领跑
低碳转型构建发展新优势
漳平工业园区福建新纳正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安装的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参数并传至云端,系统自动优化生产参数。“改造后能耗下降18%,产品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3%。”企业负责人徐功智指着显示屏上的对比数据说。
在低碳转型的赛道上,我市成绩斐然。省工信厅近日公示的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中,我市有福建新纳正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2个工业园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二。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推动84家企业列入省级以上绿色示范单位,单位GDP能耗下降19.6%,降幅居全省第一。
“我们建立市级绿色制造培育库,像‘育苗’一样定期跟踪。今年申报的42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入围上线率分别达81%、100%。”市工信局能源科科长郭奇松介绍,我市制定出台《龙岩市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工作计划》,围绕“筑基蓄势一批”“提升突破一批”“长效固本一批”三个一批工作任务,强化指导对接服务,从技改补贴、绿色信贷等方面引导企业走“绿色智造”之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记者 倪露 通讯员 钟小芳 梁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