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正酣,列车飞驰。在福州机务段检修车间——福建省唯一的内燃机车中修“核心手术室”,一群“机车医生”正经历着近40℃高温“烤”验。他们钻地沟、通“经络”,为钢铁巨龙“把脉问诊”,保障电煤等民生物资运输安全畅通。
福州机务段内燃检修库。新华网发(贾瑞琛 摄)
地沟“闷罐”里的“拆解硬汉”
暑期电煤运输需求激增,机车检修量翻倍。拆解走行部(机车底盘),是机车检修“大手术”的第一步,也是最费力的环节。
检修班组正在将走行部移至拆解区。新华网发(成俊 摄)
福州机务段检修车间内燃机车走行部班组工作人员如同“拆骨专家”,他们要在深约一米的地沟里,将上百个沉重部件、450颗螺栓逐一拆下。
“里面就是个‘大闷罐’。”内燃机车走行组工长刘亭的声音在狭小空间里发闷。他弓身紧贴沟壁,奋力拧动顽固螺栓,与工友们轮番上阵,将拆下的部件运往下一环节清洗。
走行部班组工作人员正在分解走行部基础制动装置。新华网发(成俊 摄)
“煎饼摊”前专注修“心脏”
不远处,一个被戏称为“煎饼摊”的工作台旁,温度同样灼人。这里是机车“心脏”——柴油机的检修核心。
柴油机配件组职工正在紧固气缸盖螺栓为密封试验做准备。新华网发(贾瑞琛 摄)
福州机务段检修车间柴油机配件班组工作人员需要对关键部件——气缸盖进行“体检”。“密封性差一丝,就像‘心脏瓣膜’漏了,绝对不行。”该组工长侯德锋说。
探伤、水压、煤油试验……七八个人围着“煎饼摊”,猫腰近45度,紧盯仪器和接口,完成一步步操作。一套流程下来,他们常需要保持这个姿势超40分钟,腰腿酸麻叠加高温,是双重煎熬。
柴油机配件组职工正在对气缸盖密封性进行试验。新华网发(贾瑞琛 摄)
巧手疏通“神经脉络”
机车的“神经脉络”——电器线路,决定着机车能否顺畅运行。福州机务段检修车间电器配件班组工作人员,需手持近400℃的电烙铁,修复接触器的“虚接点”。焊接、打磨、测试……现场热浪扑面。
电器配件组职工对机车显示屏幕脱焊的电阻进行焊接。新华网发(吕俊洁 摄)
“每一根线、每一个触点,都是‘经络’,一处不通,整车可能‘瘫痪’。”该组工长方骏边解释边操作。
方骏正在对电压调整器的功能进行试验。新华网发(吕俊洁 摄)
近40℃的“机车4S店”里,“专科大夫”们在暑运保畅最前线,以专业守护安全,在高温“烤”验下,为南来北往的列车注入澎湃动力。(袁羽 李翔 贾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