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8月22日电(蒋巧玲)让待泊船舶与离港船舶“无缝衔接”、增设“综合咨询”“排忧解难”窗口、船舶登记和船舶营业运输证书并联审批……福州海事局出台36条创新举措,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21日,福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福州海事局副局长程明辉介绍了该局助力“海上福州”建设的36条具体举措,其中8条关键举措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
推出“套泊热接”作业新举措,在罗源湾港区科学布设待泊点,打破传统船舶靠泊的时间与空间壁垒,让待泊船舶与离港船舶实现“无缝衔接”。自今年5月20日待泊点投入使用以来,船舶进出待泊点69艘次、货物吞吐量24.4万吨,创下3个昼夜完成22艘次船舶作业、6.8万吨货物装卸记录,单日吞吐量刷新近年峰值,极大提升港口周转效率。
优化船舶初始化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流程,建立“海运畅行”跨部门联办模式,实现船舶登记和船舶营业运输证书并联审批。深化部门间信息交互与业务协同,新建船舶证书5个工作日内核发,转籍或注销证书3日内办结,审批办证效率提升80%以上。
实体化运行商渔共治“联管中心”,创建“五化”“六有”商渔共治全链条管理模式,同时整合执法与救援资源,强化重点水域和船舶的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截至目前,福州辖区共成立7家商渔共治“联管中心”,其中3家实现海事海渔联合值班。
在福州港江阴港区建立并运行全省首个船舶载运“新三样”货物前沿服务站,保障船舶安全、便捷、高效地载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货物。服务站建立以来,累计保障“新三样”船舶安全进港897艘次,出口新能源汽车9000余辆,锂电池产品3.5万吨。
[责任编辑:连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