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15日电(张婷婷)做好垃圾分类这个“关键小事”,必须要拿出“大手笔”,切实做好资源化利用与垃圾分类各环节的衔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垃圾处理全过程运行系统。在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省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副主委马建荣关注垃圾分类问题,他认为应为垃圾分类管理“划一个圈”,形成闭环系统。
马建荣说,目前福建省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处理等几类,这些处理方式都难以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长远目标。他表示,对待垃圾处理问题,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从末端治理方式向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方式转变,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只有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才能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垃圾处理全过程运行系统。”马建荣说,首先要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标志,配备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鼓励采用“车载桶装”等收运方式,避免垃圾分类投放后重新混合收运。
他说,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同时还应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鼓励在公共机构、社区、企业等场所设置专门的分类回收设施,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
马建荣建议,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确保分类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同时,统筹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利用设施,积极探索,建立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他说,还应配备相关终端处理设施,促进基地内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无缝高效衔接,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缓解生态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