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1月13日电(蒋巧玲)福建第三批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将于16日起落地实施。本次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共55个品种,为历次最多,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3%。药品类型涵盖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用药、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治疗药品等。
在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医保局副局长刘家城说,此次中选药品中,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14粒/盒)的同质量层次同样包装产品从56元/盒,降到2.88元/盒,降幅达94.86%;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此前在福建省挂网价格为0.8535元/片,国家集采中选价格为0.0566元/片,降幅超过93.36%。
“福建省还通过政策协同,积极引导非中选企业主动降价,共计48个非中选药品实现梯度降价,平均降幅达17.81%。”刘家城说,以福建省同通用名药品采购情况进行测算,预计一年将节约医疗费用13.46亿元。
除执行国家组织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外,今年,福建也探索开展省级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通过带量采购、以量换价,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例如,2020年一季度,探索开展非一致性评价药品省级集中带量采购,成功采购13个药品品种,中选药品价格最高降幅86.28%,平均降幅66.39%;2020年二季度,试点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首批开展人工关节(含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4类医用耗材省级带量采购,与现行采购价相比,人工髋关节价格平均降幅35.32%、人工膝关节价格平均降幅32.12%、留置针价格平均降幅67.51%、超声刀价格平均降幅40.77%、镇痛泵价格平均降幅78.88%。
集中带量采购后,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是否会影响药品质量?福建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张劲妮表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核心是通过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给生产企业明确的预期,让生产企业根据采购量自主报价,挤掉流通环节增加的价格水分,不会影响药品质量。
“在药品和医用耗材的终端销售价格中,有大量的流通环节公关费用,这是集中带量采购降价的主要空间。”张劲妮说,集中带量采购挤压的不是药品生产的必要成本,而且,国家集采药品需通过一致性评价为质量拖底,省级集采需通过专家遴选,中选药品还需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