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12日电(蒋巧玲 刘默涵 肖和勇)“一般情况下,在小范围、同一地层中,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不会同时出现,但如果在比较大的区域、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两者都是有可能被发现的。”
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光照在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龙岩市上杭县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后,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发现恐龙化石是有可能的。
彭光照说,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活着的时候在柔软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迹,称之为遗迹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则是恐龙死亡之后,其尸体被泥沙迅速埋藏起来,肌肉、内脏等软体部分腐烂,但骨骼、牙齿、甲板等坚硬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化石,称之为实体化石。“两者是不同性质、不同埋藏环境下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在小范围、同一地层中,恐龙足迹和恐龙骨骼化石不会同时出现,但如果在比较大的区域、不同沉积环境、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两者都是有可能被发现的。”
彭光照表示,从地质资料上看,福建有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地层出露非常广泛,尤其与江西、广东毗邻的闽西地区的一些盆地,比如上杭、连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龙那个时代的陆相沉积地层,它们与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的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地区的沉积环境是差不多的。因此,福建也存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可能性。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