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在我省所有公立医院及驻闽军队医院“上架”,平均价格降幅达53%。
这是历次国家集采中品种最多的一次,品种数超过50种,药品涵盖范围除了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用药以外,还有一些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治疗药品,以及外用药物滴眼液。
中选药品“打对折”,非中选药品也跟着降价——在我省通过政策协同积极引导下,共计48个非中选药品实现梯度降价,平均降幅达17.81%。根据测算,这波降价预计一年将为我省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3.46亿元。
执行药品集采一年半
福建医疗费节约逾20亿元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进入常态化阶段,福建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也实现常态化。
省医保局统计数据显示,在跟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4+7”试点)采购周期内,我省完成约定采购量200.03%,全省节约医疗费用12.29亿元;而自今年4月落地执行第二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结果的这半年来,全省完成约定采购量的87.96%,已节约医疗费用4.85亿元。
不仅如此,我省还探索开展省级非一致性评价药品和4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相关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显著降低:
今年第一季度,我省首次探索开展的非一致性评价药品省级集中带量采购,有13个品种采购成功,与同产品全国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品种最高降幅86.28%,最低降幅32.25%,平均降幅66.39%。执行半年以来,全省已节约医疗费用2.97亿元。
同样是在今年开展的省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人工关节(含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4类医用耗材人工髋关节平均降幅35.32%、人工膝关节平均降幅32.12%、留置针平均降幅67.51%、超声刀平均降幅40.77%、镇痛泵平均降幅78.88%。执行一季度以来,全省完成约定采购量的42.14%,已节约医疗费用0.76亿元。
集中带量采购的核心是“带量采购、招采合一”,靠量价挂钩让企业自主报价,挤掉虚高空间。据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耗材品种都是临床用量较大、竞争较为充分的品种,国家、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在确保防范垄断和供应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了采购规则,通过公开、阳光的竞争实现了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功能。
“我省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还率先探索实行货款由医保经办机构统一代为结算,医保经办机构每月按合同规定向企业支付上一月的药品、耗材货款,彻底解决此前存在的医疗机构拖欠企业货款问题,做到及时结算货款。”该负责人说。
严格品控托底
“药费便宜了九成,大牌药用着再也不心疼了。”16日上午,福州市民林先生在鼓楼区鼓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指着单据开心地告诉记者。
林先生患糖尿病10多年。以前,他每个月要服用3盒拜唐苹牌阿卡波糖片,每盒90多元,一年药费约3300元。今年4月以来,这款药因为国家集采降价93%,林先生的这款药费现在一年只需花330元左右,是原来费用的1/10。而当天,他看到自己常服用的降胆固醇的药匹伐他汀钙片一盒从近50元降到现在的6.35元,更是喜上眉梢,连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国家集采的药品全部通过了药物“一致性”评价,省级带量采购的药品同样是通过专家遴选并执行严格准入,同时受到药监部门“四个最严”全链条质量监管。据了解,我省实施药品、耗材集采至目前,未发现不良反应异常风险信号,中选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可与接受。
据介绍,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功开展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医疗机构临床常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中选,覆盖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的70%以上。与去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按福建省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一年全省将节约医疗费用1.21亿元。福建患者将于2021年1月用上国家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记者 储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