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辽宁的渠先生和家属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中写道:“第一医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今年65岁的渠先生身上长了一个重达20多公斤的血管神经纤维瘤,巨瘤就像挂在他身上的定时炸弹。约8年前,瘤体破裂,大量出血,他输血近1万毫升才逃过一劫。今年暑假他来厦旅游,再次意外撞破巨瘤,导致大出血。所幸家人及时将他送到第一医院,在多学科联合抢救下,渠先生保住了生命,还摆脱了这个如影随形的巨瘤。据悉,手术切除如此巨大的血管神经纤维瘤,在福建省也是首例。
无奈:小胎记长成20多公斤巨瘤
昨天,在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病房,渠先生回忆自己几十年的漫漫求医路,流下激动的泪水:“来厦门旅游让我因祸得福,是有技术、有担当的厦门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据渠先生回忆,小时候只是在背上有一个小小的青色胎记,随着年龄增长胎记慢慢长大。特别是到了青春期,胎记迅速增大增厚,发展到肩背部、右侧胸腹及右上肢,形成一个巨大的肿物,就像一个沉甸甸的口袋,挂在渠先生的右背部下方。平时睡觉只能侧趴着。他曾两次到当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血管神经纤维瘤,曾有知名专家看后说:“没法手术,回家吧。”
意外:受伤大出血住进ICU
今年8月28日,渠先生来厦旅游。不料在公交车上,瘤体意外受冲撞,下车后就见瘤体肉眼可见地增大。同行家属立即把他送到第一医院。在第一医院,经过多学科联合抢救,渠先生的生命体征稍稳定下来。超声检查发现渠先生身上的这个巨大的血管神经纤维瘤已侵犯了肌肉深层,还有一个24×24×15厘米的血肿。
渠先生原打算等病情稳定后出院,但因瘤体皮肤坏死、破溃、感染,病情急转而下,他住进了ICU。渠先生陷入窘境:不切除肿瘤,回家路途遥远,感染很难控制,途中稍有不慎,有大出血可能,生命难保;如留在厦门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将会非常大,风险极高,且存在创面修复问题,不仅对病人及家属有非常大的压力,对主刀医生也是巨大挑战。
挑战:多学科奋战9小时摘除巨瘤
关键时刻,廖立新主任参加了会诊,仔细查阅病历和影像资料,并进行详细查体之后,他对渠先生及其家属说:必须将瘤体整体切除!渠先生的太太回忆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廖主任自信的微笑,让我们打消了顾虑,决定接受手术。”
9月12日,输血科准备好了1万毫升血液(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自身血液量大约为4500-5500毫升),麻醉科制订了周全的麻醉方案,廖立新主任团队从上午11点奋战到晚上8点,终于将这个巨瘤完整地剥离,术中出血大大少于预期,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瘤体约为60×52×15.3厘米,重达20多公斤!
在重症医学科精心护理和严密监测下,渠先生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廖立新团队又对渠先生进行了两次植皮手术,目前病情平稳,创面基本愈合。昨天在病房中,他还想自己起来走一走。
“同心协力,其利断金!”廖立新昨天在查房时看到渠先生康复迅速,也很欣慰。(记者 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