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识破“变身术”!别让伪装电子烟偷走孩子健康-新华网
厦门市烟草专卖局专家提醒,此类披着伪装外衣的非法电子烟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诱导性,而青少年尚处于成长时期,容易疏于防范、跟风尝试。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语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体 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
推荐:泉州在线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人防办
新华社新华网新华网客户端公司官网 证券代码: 603888 新闻热线: 0591-87381859
原创报道融视频交互式报道新华访谈新华云直播“飞阅”新福建海峡两岸乡村振兴法治福建热点专区推广信息

识破“变身术”!别让伪装电子烟偷走孩子健康

2025-09-07 14:34:42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新学期到来,厦门市烟草专卖局加强了对校园周边涉烟产品销售的监管力度。一个隐蔽现象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校园周边,一些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新型伪装电子烟正悄然流入。这些电子烟伪装成奶茶杯、可乐罐、小熊玩具等日常用品,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今年以来,厦门查处涉电子烟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查获各类非法电子烟2.7万个,同比增长20.86%。这些产品包括果味烟弹、一次性电子烟,以及号称“无害”的草本雾化器等。

  执法部门发现,部分果味电子烟被添加了“依托咪酯”等毒品成分,吸食后会产生幻觉,成为青少年沾染毒品的“跳板”。

  厦门市烟草专卖局专家提醒,此类披着伪装外衣的非法电子烟对青少年具有较强诱导性,而青少年尚处于成长时期,容易疏于防范、跟风尝试。

  在烟草部门强化打击的同时,家长和老师的警觉同样重要。孩子书包里长期不喝的奶茶、频繁充电的玩具、衣物上的甜腻气味,都可能是危险信号。让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危害,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引导,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无烟的成长环境。

  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杨濛)

[责任编辑:蒋丽敏]